所以批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帮助
但我希望这种混合并不突兀,在我看来,经历和学习,经验和知识,实践和理论,这些都并非是截然两分的,而是应该互相印证、互相补充的。 更进一步,阅读、思考、写作和生活本身也应是浑然一体的,见解并非存在于僵固的教条里,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。”课程一开始,思维教练在大家诧异的眼神中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,然后他面带玩味的笑容问道:“听完了这个故事,大家领悟到了什么。 ”学员们一个个陷人苦思冥想中,故事是熟悉的,寓意是明显的,但要谈出领悟到什么新东西则有点难度,沉默了好一会儿,有位人力资源总监试探地答道:“老师,这个故事是不是和逻辑思维的划分有关。 ”思维教练高兴地道:“回答正确。有人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,于是就插进裤兜,这种姿势实在不值得推荐。 因为这会给人一种傲慢甚至是不诚实的印象。”他问起这句话的时候,台下的学生们无法隐藏自己的惊讶。 谁也想不到他会在演讲中提到过山车。 “每趟过山车都是10分钟左右,过山车不断上上下下搞得人头昏脑涨。用眼睛画“2”字进行演说时,视线的处理极为重要。在自传性质的《写作这回事》一书中,斯蒂芬-金反复强调简洁的必要性,他举了例子来解释怎样简洁地表达:“把它放下。但是美国对伊拉克进行了经济封锁,伊拉克买不到药品。 ”夏洛特通过准确的年度和死亡人数,向人们展示了受到战争侵害的儿童的生活。
还有一位,《交互设计精髓》的作者,库伯(八1肪匚00口打)则是一位资深的程序员,115贴18把1〔之父”,他全凭自己口I编程的长期实践,而不是在论文堆中找灵感,写下了这本交互设计的奠基之作。 相反,关于“用户体验”课题,学术界(主要是人机交互界〕每年都会发表不少论文,比如为用户体验建立理论模型,界定它的概念内涵,以及探讨其与不同设计因素的关系。 但是这些论文并没有对业界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推动。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多种路径那么,在离开校园、进入社会后,我们可以怎么做,来更好地迎接荒野中的挑战呢。 方法不止一个。 在大学里,我们的信息输入是理论,信息输出也是理论,而到了现实中,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,把“现实世界”作为一个重要的求知的变量纳入进来,不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,而且需要磨炼把理论融汇于现实、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。可如果换种角度,抛却情绪的因素,你会发现,批评本身(很可能)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,所以批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帮助。 无怪乎法国作家莫里哀说:“我们越是爱自己的朋友,就越是会批评他们。 ”所以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,把批评作为一种“信息”而不是一种“评价”来看待。因果关系的类型多种多样,有一因多果、一果多因、多果多因、互为因果等。”“我认为没有绝对的答案,即使是国家竞争也存在正义高于利益的情况。 ”“应当先确定什么是正义,什么是利益,然后再来谈这个问题。 ”“民族不同、时代不同、目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‘正义’界定,这个问题没法讨论。外貌虽然不能成为绝对的价值标准,但由于其决定第一印象的巨大作用,所以这是一定要花心思的部分。“但是你们知道吗。 在伊拉克生活的2400万人中,有一半以上都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。他在同一天步人光荣,步人了坟墓。所以,最后的结果是,大多数人都在缓慢起步期就“死”掉了。
这是水淼·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,故有此标记(2020-06-03 06:44:42)